早期農業社會,無論是廟埕、渡口或路旁樹下,常見貼著紅紙寫「奉茶」二字的水壺或茶桶,壺口或桶上倒蓋一只碗,提供給路人免費飲用,奉茶二字是「請喝茶」的意思,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態度,亦為讓路人自行取用的敬茶方式。

海拔616公尺的觀音山為台灣小百岳編號5,硬漢嶺上有一顆規量隊三角點編號第七號,有數條步道路線可以登頂,其中最多人走的硬漢嶺步道單程1.6公里,一般人的腳程60分鐘內可登頂,山頂的硬漢嶺平台擁有270度的絕美景色,晨間看雲海、晚上賞夜色,算是北部相當熱門的健行步道。

觀音山自古有「坌嶺吐霧」的雅稱,導因於季節風勢將台灣海峽水氣向東吹襲,遇到觀音山嶺橫向阻隔,水氣陡降化為雲霧,在山嶺間如棉絮般循環滾動,形狀不一變幻莫測,此等幻景曾名列清代淡北八景之一。

登觀音山的途中,時可見揹負水箱上山的人,當時極為不解,健行步道路程不長,何以需要揹負那麼多的水上山呢?時至今日方才知曉,原來是有一群人默默行善,秉持「奉一杯茶,傳遞一顆善念的種子」,每週風雨無阻揹水上山,只為了提供山友一杯免費的飲水,如此不僅解山友的渴,更帶來滿滿的人情味,這群人便是已成立超過20年的觀音山揹水隊

難得有機會可以盡一己之力,為社會無私奉獻自己的微薄力量,嘗試觀音山揹水隊的日常舉動,還能為日後的登山健行活動練練腳力,如此何樂而不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