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歡北峰標高海拔3,422公尺為合歡群峰之最,山頂上有一個編號1451的二等三角點,一年四季可能除了冬天氣候寒冷較不適合上山外,其餘三季的登山客幾乎都人潮滿滿,尤以夏季小風口車水馬龍的盛況令人嘆為觀止。由高度2,975公尺的合歡北峰/西峰登山口起始,上行至北峰需在2K的路程中爬升447公尺的高度落差,倘若想要在標高3,280公尺的小溪營地睡上一晚,又須再下降142公尺、步行約1K的距離方可抵達。

若是不準備上北峰僅以小溪營地為標的,在北峰步道的0.9K處可下切至北峰名樹旁的草原小徑,而後順著路由反射板下方繞過,約四十分鐘的步行時間可達小溪營地。行程亦可順著北峰步道探訪北峰後,下切小溪營地而後再走方才提到的草原小徑下山,如此除可觀賞北峰步道沿線大片的翠綠矮箭竹草坡,亦可於草原小徑見識高山連綿的山巒景緻,所有面向的秀麗風景盡入眼簾,本次的「小溪營地睡一晚」即是以此環狀高山步道為路線規劃。

雖然經由草原小徑這條副線可以減少一些上下坡的路程,但啟程剛離開小溪營地時,還是需要先走一大段上坡
夥伴在臉書打卡,朋友留言問到「比較好奇你去爬哪?」, 夥伴回覆「一座很多人爬過,卻沒睡過的山」,或許這就是身為露營愛好者,曾經在小溪營地睡過一晚的驕傲吧!

背著超過15公斤的重裝背包,沿著北峰步道緩步前行,一路的登山客有上有下,往上走的各個氣喘吁吁滿臉通紅,下行的山友縱然背包在肩負重滿盈,一個個卻依然顯得精神奕奕,當下無法理解箇中道理,待隔天下山見到一大群奮力往上爬的朋友,當時的心情果然覺得驕傲了起來,原來就是這股優越感在作祟啊!

上行時聽到一旁有人說,北峰步道沿線不能隨意搭帳夜宿,有時國家公園警察隊會上山進行勸阻,若是勸阻不聽會開單告發,依內政部警政署入山案件申辦系統顯示,攀登合歡西、北峰,並不須特別申辦國家公園入園證,但需向警察機關申辦「入山許可證」,尤其是想要在山上睡一晚的山友們,為了尊重體制及保護自身安全,建議可於入山案件申辦系統網路辦理即可,程序簡單方便、回覆快速便捷。

一般身處海拔2,500公尺以上山區,即有可能出現又稱高原反應的高山症,只是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、忍受能力亦有差異,合歡北峰登山口的標高即已超過臨界高度,往上攀爬的過程中最好時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,倘若出現頭痛、頭暈、噁心等狀態,最好自我判斷是否適合再繼續上行,千萬不要如小溪營地高山症急難下撤的案例,造成自身的危害與眾人的困擾。有時間建議把高海拔的殺機-高山病的自我診斷與防護詳讀清楚,以備不急之需自救救人。

天候變化是登山最大的考驗,雖然由登山口至小溪營地距離約三公里路程,即使重裝上行也僅需3.5小時,如此讓許多民眾誤信此地為大眾化行程,因而產生5男大生攀合歡北峰營 遭雨襲落難求救的烏龍事件,故建議上山十天前就應該密切注意氣象資訊,天候不允許的狀況下,千萬不要冒然莽行,山永遠都在那兒,今日無法成行,改日再戰即可。

夜宿小溪營地當天剛好碰到滿月之時,除了又大又圓的月亮持續陪伴外,整個天空僅有幾顆星星在雲層縫隙中閃爍,在山上欣賞銀河的期待完全無緣了
位於花蓮縣秀林鄉與南投縣仁愛鄉交界處的合歡山,指的是周邊七座山峰的合稱,其中又以合歡主峰、合歡北峰、合歡東峰、合歡西峰及石門山列名台灣百岳,五座百岳又以海拔 3,422公尺的北峰為合歡群峰的最高峰。

合歡北峰大片連綿的玉山矮箭竹草原與春夏季接連開花的玉山杜鵑、紅毛杜鵑等,在夏季高溫炎熱的天候裡,吸引無數遊客到此登山、賞花兼避暑,甚至讓許多登山步道不時出現"塞車"的狀況,可見高山郊化的現象有多嚴重了,但亦顯現民眾願意親近大自然的好現象。

2012年曾與一群露友趁著在清境小瑞士幼獅營區露營時,一群業餘的露營人,挑戰百岳No.32合歡北峰,當時在文中記述『合歡山小溪營地是個絕對沒有光害的地方,以後有機會一定要來「夜觀銀河」』,為一償多年來的宿願,年初便開始計畫行程邀集夥伴,歷經五月份的一次豪大雨延遲行程,今日終於背著超過15公斤的重裝背包,一步一腳印的登上小溪營地,心滿意足的在營地搭帳睡了一晚。

以往攀登合歡群峰需耗時至少三天方能攻頂,隨著興建中橫公路而產生的便利性,如今除西峰以外的四座台灣百岳,竟然都成為國民登山路線了
夏天的合歡山可以讓人感受晚秋的涼爽舒適,遠離都會炎熱避開繁華塵囂,到此感受晨間陽光在樹梢間婆娑起舞,午後瞬間山嵐驟起雲霧縹緲,夜間寒風瑟瑟冷意襲人,一整天的氣溫變化,有如朝穿皮襖午穿紗的雁門關外野人家一般。

想要輕鬆享受富貴人家的避暑生活,海拔高度僅次於福壽山農場的翠峰農場露營地-卡爾小鎮是個不錯的選擇,亦因其為台灣「第二」高海拔RV露營區,成為此次「合歡北峰小溪營地睡一晚」的前哨站、基地營,讓夥伴們先在標高 2,309 公尺的翠峰,先適應一下高山低氧氣濃度的空氣,避免屆時登上合歡北峰引起無謂的高原反應

緊鄰台14線大馬路旁的翠峰農場露營地,對面的路旁便是翠峰停車場,為遊客上合歡山的第一個景點兼休息區,停車場旁的翠峰小棧販售在地當季水果及些許熱食,滿足遊客購買的欲望與提供簡單充飢之用。

翠峰農場露營地又名卡爾小鎮,不知何以命名為卡爾小鎮,但由高處觀之,在眾家棚帳的設立下,倒有幾分美國西部小鎮的感覺
紀錄是一件苦差事,整理更是煩人之極,一篇篇文章集結成冊稱為書,例如:露營,說走就走,一筆筆資料彙整儲存是為資訊,日後想要迅速、方便查閱,現在便需下苦功分類整理。

記得之前應「世新大學」觀光學系邀請演講時,老師介紹阿舍整個台灣露透透,當時蠻不好意思心感慚愧,上台連忙澄清並說明想法,個人認為露營著重的不在次數多寡與活動年資,重要的是體會營地環境呈現的樣貌、感受周遭原野自然散發的氣息,若能因此看見台灣、認識台灣,露營將成為一舉數得的多樣性活動。雖然露過的次數或是區域不是那麼重要,但若能以視覺化的科學方式,分類匯集去過的營地、順遊的景區,多花點時間利人利己,何樂而不為呢?

只要有機會出外露營,請盡可能把握交通順路的機會,拜訪平時不易到訪的地方景點,讓活動更顯價值與意義
~ 延續於樂哈山晨光漫行之時 ~

清晨順著緩下坡的路面慢行,高山涼爽的空氣讓人感到舒服無比,眺望遠山晨曦漸起,即將又是一天的開始,怪不得南宋王韶之會有此等感悟「晨羲載曜,萬物咸覩」,張望四周清新美麗的景色時,耳邊同時傳來樹上立體聲般的鳥叫聲,走著走著來到了格步霧露營區

~
樂哈山露營區馬路前立著一棵高聳的桐花樹,一叢叢白色的油桐花隨風搖曳,瘦弱花朵不禁搖晃飄零落地,享受五月雪浪漫氛圍的我,發現一旁電桿上黏貼著一塊黃色的指示牌,畫著一個箭頭並寫著「格步霧露營區」,這是對格步霧的第一印象。

下午時分,五峰山區賣叭噗已達十五年之久的阿伯,在我們營地服務完最後一位顧客後,詢問他接下來要到那個營區呢?阿伯隨口回答「格步霧露營區」,當時並沒有聽懂所指為何?但可以想像應該就是目視可及遠方的那個營區;這是同一天第二次接受到格步霧的訊息。
~

樂哈山露營區露營的隔天清晨,依照這幾年來露營培養的習慣,早上起床後到營區四周晃晃走走,今天的目標是距離樂哈山約600公尺路程的格步霧露營區。

藏身於新竹五峰的白蘭部落之中,格步霧露營區位在所處道路的盡頭,雖然路途感覺有些遙遠,但似乎一點都不會抵銷露友到此享受原野風情的興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