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聊「超輕量露營全攻略」該如何執行?

想像一下喔,如果你很想去旅行,但可能是沒車或者預算有點緊的狀況。今天我們來聊的這個來自作者Camp Takany 寫的一本「超輕量露營全攻略」,欸,他一開始就是這樣,你知道嗎?就靠一台公路車,還有一頂帳篷,就開始玩他的輕量化露營了。

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很有趣,叫做透過露營去旅行,它不是只教你搭帳篷欸。比較像是把露營當成一種方法,讓你旅行更自由,所以我們就是要來看看,裝備到底要怎麼減到最少,讓你真的可以說走就走。

書裡面有個關鍵字叫 minimalize gears。他就是結合了最小化 minimize 還有那個裝備 gears,這個概念其實最早是從美國那種走長途步道的徒步者來的,就是UL Ultra-Light 極輕量,目標很簡單,就是把所有東西都塞進一個背包裡,這樣你搭火車啊,公車啊,甚至渡輪都很方便,還可以結合騎腳踏車爬山移動超自由,所以不是為了輕才輕,是為了有更多可能性。


而且你想想,裝備變少了,你跟大自然的那個隔閡感是不是也少了?更能感覺到周圍的環境,最後一個很實際的點了,就是方便,打包快、搭營快、收帳篷也快,回家保養裝備也輕鬆很多。

書裡有一個觀點特別打動人。他說到營地之前的那個移動過程啊,本身才是旅行最好玩的地方。作者說,你開車可能就是從A點到B點,像一條細細的線。可是如果你是自己走路或是騎腳踏車去營地,你沿路會感覺到風,爬坡很累,可是也會碰到意想不到的人事物,這樣整個旅程就變成一條比較粗比較深的線。好像就算只是週末去附近露個營,感覺也完全不一樣了欸,變成真的在旅行,不是只有把東西載過去而已。
書裡舉了一個例子,有個戶外料理達人叫 TAKEDA BBQ 先生,他原本的露營裝備竟然有20公斤,作者幫他看了一下,提出問題關鍵是先問自己,我這次去露營,到底想要做什麼?然後把裝備分類,挑出真正需要的,有些東西就換成輕一點的版本。TAKEDA 先生發現帳篷主要就是睡覺用嘛,那就換成超輕的那種,結果直接少一半,變成10公斤,這就證明輕量化不是叫你刻苦,而是要聰明地去精選你想要的體驗。

這完全是觀念問題,從什麼都要帶,變成我選我真正要的,如果有人想開始試試看,書裡有給一些具體的步驟,書裡把背包露營拆成10個基本步驟,從一開始怎麼挑營地,決定要煮什麼,然後打包出發,路上買東西搭帳篷煮飯睡覺,到隔天收東西,還要回家怎麼保養裝備,都一步一步教。

裝備建議清單方面,書裡列了大概 24 項建議的基本裝備,像是睡覺的睡袋、睡墊,生活用的頭燈、行動電源,還有煮東西的爐具、餐具,穿的衣服、生火工具等等,甚至還幫忙估了一下,新手入門大概要花 7 萬日幣左右,讓讀者心裡有個底。

書裡建議新手背包可以先從 50 到 55 公升左右的容量開始試試看,等比較熟練了,裝備有越來越精簡,再考慮換小一點的,像是 40 公升甚至 30 公升,不過容量是一回事,更重要的是背負系統舒不舒服,腰帶、肩帶、胸帶能不能好好幫忙分擔重量,還有背長合不合,這幾點都很重要。

書裡分享了幾個打包技巧,像是睡袋衣服這種怕濕的,用防水袋包好放最下面,帳篷可以另外找個大點的袋子,把它壓扁放中間,小桌子或焚火臺那種一片一片的東西,靠著背部放會比較穩。 然後像是水壺、零食、雨衣就放背包最上面或旁邊的袋子方便拿。

「超輕量露營全攻略」這本書,不只是教你怎麼把裝備變輕而已,更核心的是讓你去想,怎麼透過少帶一點東西,反而可以增加旅行的自由度,體驗可以更深刻,跟大自然能有更深的連結,等於是給了一套方法,讓讀者把注意力從要帶多少裝備,轉到可以創造多少回憶上面。

意即減少身上實體的負擔,讓心理的體驗空間變大。

反思一下,如果我們把這種 minimalize gears 的想法,就是「精選必要,丟掉多餘」的這種想法,用到生活其他地方,比方說工作學習甚至人際關係上,這樣可能會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覺,或者說,一種新的自由。